师生围坐探前沿,双向交流促成长 ——“理苑下午茶·博士有约”第二期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25-11-17动态浏览次数:10

1113日下午,理学院“明理”一站式学生社区功能型党支部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举办“理苑下午茶·博士有约”第二期活动。应用物理系薛俊鹏博士、袁枭博士应邀与202550余名应物专业的新生共话“稀土及过渡金属发光及其光学应用”“物质中的电子结构”。活动由“明理”功能型党支部书记孙莞主持。

首场分享中,薛俊鹏博士以“稀土及过渡金属发光及其光学运用”为主题,将“稀土”的奥秘娓娓道来。他从“稀土名字的趣味由来”切入,清晰解析了稀土的轻/重分类、+2/+3/+4价离子的发光特性,特别介绍了江西赣州“稀土王国”的资源与产业链地位。从开采提纯到终端应用,薛俊鹏老师层层展开稀土的多元价值:小到手机屏幕的白光LED,大到近红外传感、X射线成像、信息加密,甚至人工关节的应力无损检测,都蕴含着稀土发光的独特魅力。在讲解“上转换发光”现象时,他生动比喻道:稀土能将低能红外光转化为可见光,相当于给材料安装了“光的转换器”,这一奇妙现象引发了同学们的浓厚兴趣。

第二场分享中,袁枭博士围绕“物质中的电子结构”展开硬核科普,用故事串联学术知识。他以物理学家狄拉克的研究困境为引,生动讲述了学界对电子结构的探索历程。通过“胶带撕石墨烯”这一经典案例,袁枭老师诠释了科研中勇于尝试的重要性:研究者用普通胶带反复剥离石墨,意外获得单层石墨烯,这一“朴素方法”成为科研突破的关键。随后,他将能带理论、海森堡模型、近藤效应等专业概念,串联成物理学家的“解题接力赛”——从莫特的理论构建,到昂内斯发现超导,再到拓扑体系的新突破,科学发展的脉络在故事讲述中变得清晰而生动。

本期活动通过师生围坐交流的形式,以轻松氛围拉近学术距离,以生动案例化解知识难度,以双向对话激发探索热情,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与青年学者近距离交流的平台,有效促进了学术前沿知识与学生日常学习的深度融合。

图文:陈建彬 朱笑愚 孙莞

编辑:单雨祺

初审:孙叙伦 二审:杨旺林 终审:周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