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理学院朝阳志愿者协会联合镇江市博物馆开展“以本草疗愈身心”为主题的心理疗愈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当地本草文化、文物科普爱好者,以及现场游客参与,旨在通过沉浸式动手体验缓解当代焦虑,让古老的本草智慧走出博物馆,打造一个兼具“自然疗愈”与“文化共鸣”的沉浸式体验场景。

志愿者讲解中药知识
活动伊始,文化工作者详细讲解了镇江博物馆“唐银鎏金小药瓶”的历史背景、工艺价值及唐代医药文化内涵,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参与者科普了一些中药知识,如檀香、陈皮、薄荷等中药的性味、功效及传统应用历史,让参与者直观了解本草的历史应用与文化意蕴。

志愿者们引导参与者制作手串
随后,在现场志愿者的引导下,参与者开始专注于手串的选料、搭配与串制过程。从本草的芳香中挑选出带有天然纹理的木珠、甄选散发清雅气息的本草籽,到根据喜好调整串珠顺序,每一步都需要身心的协调。本草的温润香气萦绕鼻尖,使参与者的思绪从繁杂事务中抽离,沉浸于当下的手工制作,进而舒缓身心的紧绷感,让情绪在专注中慢慢沉淀,最终实现压力的释放、内心的放松与深度的自我疗愈。

参与者们交流分享
手工制作结束后,参与者踊跃上台来介绍自己的本草手串并交流创作思路与对中药文化的新认知。最后,通过匿名投票的方式选出了“最具古韵奖”“最具疗愈感奖”的获奖人员。获奖者李女士在展示自己的手串时说:“每一颗珠子都像是一个小药瓶,承载着自然的能量。这个手串不只是一件饰品,更是我今天放松心情的见证。”另一位志愿者分享道:“平时学业压力大,今天通过亲手制作本草手串,不仅了解了中药文化,更在串珠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难得的平静与专注。”

结果成品展示
此次活动以“唐银鎏金小药瓶”为载体,将唐代医药文化、工艺美学与本草知识传递给参与者,让博物馆的珍藏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参与者通过听讲解、亲手选料,直观理解了本草的历史应用与文化内涵,推动传统文化从“认知”走向“体验”,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生活化传播。

活动结束合影留念
图文:赵子懿
编辑:单雨祺
初审:孙莞 二审:杨旺林 终审:周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