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在润州区软通动力组织下,江苏科技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6名实习生,于企业负责人包老师带领下,开展“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深度研学实践,聚焦JAVA全栈工程师技能学习与实践,同步另有学生参与考研机构社会实践。
在软通动力实践中,实习生深入研发中心项目组,经工程师讲解与观摩,系统掌握微服务架构、Vue.js前端框架、Spring Boot后端框架、数据库交互等JAVA全栈核心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还参与模块设计讨论,体验“揭榜攻关”研发氛围,尝试代码编写、单元测试与前后端联调,提升工程能力。
团队成员各有侧重成长:熊晨曦重点学习JAVA前端网页制作,掌握Vue.js构建用户界面基础,了解Java在企业级后端开发应用,直观感受工程师协作模式与全栈工作流程,浅尝项目模块开发;冯勇在极客学院系统学习JAVA全栈技术,前端精通HTML/CSS、JavaScript及Vue.js组件化开发,后端吃透Spring Boot核心机制与RESTful接口设计,还实践Git版本控制与Maven项目构建,建立全链路开发思维;张逸卿探索性能优化与系统集成,学用Spring Cloud构建微服务架构、Redis缓存提升响应速度,优化前端交互,掌握Docker部署与CI/CD流程,理解项目全生命周期;张龙飞钻研业务逻辑实现与架构设计,熟练运用Spring Boot、MyBatis Plus,掌握Vue.js开发与Axios数据通信,理解前后端分离架构,接触JUnit单元测试;边祥峰初时对框架手足无措,在工程师一对一辅导下,独立排查Vue.js登录页面漏洞,后端学习中掌握Spring Boot框架搭建、MyBatis数据持久化与JWT身份认证,还参与实际项目迭代,优化SQL查询提升页面响应速度40%。
此外,同专业学生窦仁文于环球青藤考研机构开展“学业帮扶·经验传递”社会实践,梳理考研真题资料库、线上答疑、优化服务流程,分析出58%考生因自学方法低效滞后的痛点,参与优化QA文档架构,深化技术逻辑与服务设计融合认知。
此次研学与实践活动,既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生动探索,更是产业需求与教育资源深度对接的有益尝试。对于参与学生而言,软通动力的技术研学让他们跳出课本局限,直面产业前沿技术与真实开发场景,培养了工程思维与实战能力;考研机构的社会实践则让他们学会用技术视角解决服务领域问题,注入同理心与用户思维。这些经历不仅为他们的专业成长积累了宝贵经验,更帮助他们明确职业发展方向,为未来投身科技创新或服务领域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活动也为高校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提供了参考依据,为企业发掘储备人才搭建了桥梁,真正实现了 “学生成长、高校育才、企业受益” 的多方共赢,为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与高素质人才培养注入了鲜活动力。
图文:熊晨曦
编辑:单雨祺
初审:孙莞 二审:杨旺林 终审:周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