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盛夏,一场跨越数千公里的文化探寻之旅,由江苏科技大学理学院的五名学子开启 。从7月12日到20日,他们组成的“古韵薪火队”,足迹遍布重庆、广东、江苏多地的文化遗产现场,以青年视角探寻、记录并传播着沉淀在时光里的华夏古韵,为守护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青春活力 。
“古韵薪火队“合照
在重庆市,团队成员舒智豪在虎威镇家庭教育互助会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课。他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丰都庙会”,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有趣的互动,为当地的孩子们解码了其独特的民俗仪式与特色活动 。“守护非遗就是守护我们的根脉,”舒智豪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扎根。
舒智豪介绍非遗文化
在重庆,成员徐浩独自探访了大足石刻、昌州古城与万灵古镇。从石窟造像的千年智慧,到古城墙的斑驳印记,再到古镇的商贾余韵,他深刻体悟到“一凿一刻皆历史,一砖一瓦即传承”的厚重 。他表示,此行点燃了他守护巴渝文脉的志向,决心以青年之肩担起传承之责 。
徐浩探访大足石刻
在广东省南头古城,成员马世鹏深入探寻这座“活史书”的历史脉络 。他不仅查阅资料,还走街串巷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独特的岭南文化如何体现在建筑、风俗与美食之中 。这次探访也加深了居民对古城历史价值的认识 。
马世鹏了解古城垣历史
在江苏扬州邵伯古镇,成员孙源辉则被千年运河文化所吸引。他登上了始建于宋代的斗野亭,凭栏远眺,感受“湖光浩渺、帆影点点”的古韵 ;他穿行于白墙黛瓦的老街,用镜头记录下未被过度商业化的生活本味,立志让更多人看见运河古镇的魅力 。
在盐城九龙口淮剧小镇,成员徐国信化身“淮剧文化探寻者”,在专题展厅开启了一场沉浸式体验 。他仔细研究淮剧脸谱的色彩与纹样,从中解读经典剧目的忠义与悲欢 ;他驻足于乐器墙前,想象着锣鼓与丝竹交织的悠扬 。“每一件展品都是会说话的历史,”徐国信一边拍摄记录,一边与工作人员交流,他表示,这次探寻更坚定了他“让淮音传得更远”的想法 。
徐国信踏入淮剧展厅
此次“探寻华夏古韵,传承千年薪火”暑期社会实践,让“古韵薪火队”的成员们完成了一次深刻的文化浸润 。从民俗到石刻,从古城到戏曲,他们以青春的行动力解码文化基因,不仅加深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更点燃了传承的热情 。团队表示,未来将持续以青年之力,推动传统文化在薪火相传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时代光彩。
图文:舒智豪
编辑:单雨祺
初审:孙莞 二审:杨旺林 终审:周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