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和10日下午15:30至17:00,应江苏科技大学理学院邀请,韩国西江大学著名理论物理学家Bum-Hoon Lee教授在文理大楼1244会议室为我院师生带来两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由我院周孝严老师主持,相关专业师生积极参与,现场气氛热烈、互动频繁。
Lee教授是韩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曾任韩国物理学会会长、亚太理论物理中心(APCTP)会长等重要学术职务,在引力理论、宇宙学等多个研究方向上成就斐然。由于其研究领域广泛、此次学术报告分两日进行。
6月9日的首场报告题为《Gravity Theories with the Gauss-Bonnet Term》。Lee教授指出,虽然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在描述大多数天文观测现象上取得巨大成功,但是对于一些宇宙学现象的描述仍显不足,如暗能量、暗物质等问题。于是学者们试图修改广义相对论,如引入高阶曲率修正的Gauss-Bonnet项。因此,Lee教授从引力与宇宙学这两个研究方向探讨广义相对论与Gauss-Bonnet引力理论之间的差异。在引力方面,他从黑洞的时空维度与黑洞热力学等角度分析了两种理论的差异,特别指出4维带毛黑洞的形成存在一个“最小视界阈值”——这一现象在经典广义相对论中并未出现过。在宇宙学方面,他指出Gauss-Bonnet引力理论能更好地描述宇宙早期暴胀的随机引力波信号,为未来的探测提供理论支撑。
6月10日,Lee教授继续带来题为《Early Dark Energy Models and Cosmological Tensions》的第二场报告。在首日报告基础上,他将视角拓展至当前宇宙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哈勃常数危机与宇宙双折射现象。他指出这两大观测难题对宇宙学标准模型构成严峻挑战,并提出其早期暗能量模型可作为可能的解决方案,更展示了基于10维参数空间的数据拟合结果,阐述该模型在缓解哈勃常数危机与宇宙双折射问题方面具有“一箭双雕”的潜力。他进一步系统分析各参数在模型中的敏感度和作用强度,打破了“早期暗能量无法解释宇宙双折射”的传统观点,强调了参数优化在宇宙学理论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在两天的报告中,我院师生与Lee教授积极互动,就黑洞的稳定性、宇宙学模型参数等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Lee教授不仅耐心倾听每一位师生的提问,还以严谨的逻辑和浅显的语言进行详细解答,使晦涩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易懂。
Lee教授在我校访问期间,吸引了师生们前来交流,不仅加深了我院与国际知名学者之间的联系,也为我院师生了解不同学术背景下的研究思路与文化提供了宝贵平台,进一步推动了学院在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方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