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普及暑期高温下易燃易爆物品安全知识与防溺水知识,提升居民防火意识、应急处理能力及青少年防溺水技能与自救互救能力,7月14日至20日,江苏科技大学理学院新媒体中心与学生社团联合会组织10名学生志愿者深入镇江市姚庄社区,开展“暑期高温莫大意,防火防爆防溺水”暑期社会实践。
(活动结束合影留念)
活动中,新媒体中心志愿者重点聚焦高温防火防爆知识宣传。他们通过精心制作的课件,向社区居民详细讲解了夏季常见的火灾风险源:电气设备在高温下易老化短路、长时间运行散热不良易过热,强调严禁私拉乱接电线和超负荷用电;易燃易爆物品如汽油、酒精、打火机、压力罐等在高温暴晒下易引发燃烧或爆炸。志愿者还普及了火灾类型、查设施器材、通道出口、照明指示、装饰装修家庭防火“四查四禁”要点,拨打119,冷静说明情况等正确的火警报警流程,以及电器着火时的紧急处置方法,并现场展示了灭火器和消防栓的基本知识,提醒居民火灾逃生时保持冷静、防烟低姿前行。
(志愿者讲解火灾安全隐患)
(灭火器分类与使用讲解)
理学院学生社团联合部着重进行了防溺水安全教育。他们以触目惊心的案例警示居民,溺水已成为青少年意外死亡的首因,尤其夏季事故频发。志愿者们深入分析了溺水高发的原因:青少年普遍存在安全意识薄弱、高估自身能力、受同伴影响盲目冒险、以及野外水域环境复杂和安全设施匮乏等问题。社团联合部志愿者清晰阐述了防溺水“六个不”原则,并教授了关键的自救技能:意外落水时如何采取仰卧位保持呼吸,例如鼻露水面、浅呼深吸、不乱扑腾。应对水中不同部位抽筋的缓解方法,以及被水草缠绕时的脱险技巧。他们特别强调,即使擅长游泳也要远离危险野外水域,“善水者溺于水”的教训不可忽视。
(志愿者讲解关于溺水知识)
(志愿者讲解溺水案例)
实践活动的最后聚焦生命急救技能,志愿者们特别安排了心肺复苏(CPR)的现场演示与教学。他们利用模拟人道具,分步骤详细展示了发现溺水者后如何判断意识和呼吸、及时呼救、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正确操作流程、力度与频率。志愿者们耐心指导社区居民和青少年进行实操练习,确保大家掌握这一关键时刻能挽救生命的关键急救技能,有效提升了在场人员的应急救护能力。
(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演示)
理学院始终将社会实践作为生涯教育的重要载体。此次安全宣讲行动,既是学子知行合一的生动体现,也为他们未来服务基层、建功立业奠定了能力与情怀的双重基石。
图文:杨能仙
编辑:单雨祺
初审:孙莞 二审:杨旺林 终审:周志辉